2010年6月~8月夏季气候影响评价
永州市气象台
一、气候特点
夏季平均气温正常,但气温变幅较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多后少,除少部分地区偏多外,大部分地区正常;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季内局部出现雷雨大风、洪涝和全市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
二、气候概况
1、气温:全市季平均气温正常,在26.9℃(江永)~29.2℃(祁阳)之间。其中6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低1.4(祁阳)~2.1℃(道县、宁远、江永、新田);7月偏高1.1℃(江永)~2.3℃(江华);8月偏高0.7℃(江永)~2.0℃(江华、祁阳);季极端最高气温在38.7℃(江华)~41.5℃(祁阳)(均出现在8月5日),其中冷水滩(41.1℃)、零陵(40.3℃)、东安(40.6℃)、双牌(40.7℃)、道县(39.5℃)、江永(39.6℃)、蓝山(38.9℃)极端最高气温均突破(1971年以来)历史极值。
2、降水:季内降水在304mm(冷水滩)~607mm(道县)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除道县和宁远偏多外,其余县区正常。其中6月降水与历年同期比较,零陵偏多166%,宁远偏多162%,双牌偏多145%,江华偏多133%,道县偏多121%,新田偏多111%,江永偏多108%,东安、冷水滩、祁阳和蓝山分别偏多41%~68%。7月降水分布不均,宁远、道县正常,新田和蓝山偏少,江华、祁阳、东安和零陵显著偏少,双牌和冷水滩异常偏少(偏少9成以上);8月降水祁阳、道县偏少,新田和蓝山异常偏少(8成以上),其余县区显著偏少。季雨日为31天(零陵)~44天(宁远),其中暴雨日:江华5天,道县4天,零陵、东安、宁远、江永、新田和蓝山2天,双牌1天。
3、大风:季内大风天数,冷水滩7天,零陵、祁阳和道县1天,其余县区没有出现。
4、日照:季内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在486小时(江永)~648(宁远)小时之间,江华偏多1成以上,东安、江永、新田偏少1成以上,其余正常。其中6月与历年同期比较,普遍偏少6~7成。7月宁远和江华偏多2成以上,冷水滩、零陵、双牌和道县偏多1成,其余县区正常。8月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1~3成。
三、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1、6月13到14日江永、道县、祁阳和冷水滩出现了暴雨洪涝灾害。6月19日至20日零陵、双牌、新田、宁远等四个县区出现特大山洪灾害。降雨主要集中在阳明山区一带,最大降雨站点 双牌 茶林达149.6毫米。本次强降雨已造成92个乡镇49.78万人受灾,洪水灾害已造成4人死亡,3人失踪。全市农作物受损面积达到52135公顷;房屋损毁严重,倒塌3277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583亿元。永州市连接南北的主要通道永连公路发生两处大的滑坡,一处100多米路基被洪水冲毁,导致交通中断。全市共损坏小型水库19座,冲毁塘坝68处,损坏堤防347处70.64公里,损坏水闸62座、灌溉设施963处、机 电 井210眼。洪灾损坏输 电 线 路46.12千米,损坏通讯光缆8.12千米,因 双牌 红水岭等地公路塌方造成光缆损毁,导致南六县移动通讯一度中断。
2、8月5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间,因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及地面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市东安县境内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其中端桥铺镇的竹木町、湖江、凉水井、月潭等村阵风达到八级,降水量达到50毫米;突发的雷雨大风造成3000人受灾,受损住房38间,杂房及厂房33间,10亩枣子全部被吹落,还致使207公顷水稻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农业损失50万元。
3、7月中旬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晴热高温少雨天气,给我市造成不同程度的旱情,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水利条件差的地方双季晚稻无水下插,部分已插晚稻出现稻田缺水、开坼现象,旱作物出现枯萎现象、部分果树因干旱缺水导致果实不能正常发育,瓜果蔬菜因干旱缺水而严重受损。到目前为止,全市受灾人口59万人,饮水困难6440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0811公顷,成灾47773公顷,绝收7357公顷,造成农业经济损失35775万元。
四、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夏季平均气温正常,但气温变幅较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多后少,除少部分地区偏多外,大部分地区正常;季内局部出现的雷雨大风、洪涝和全市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夏季内前期我市气温持续偏低,强降水过程偏多,暴雨、洪涝灾害较重,对双季早稻生长发育不利,致使我市双季早稻发育期比历年推迟7—9天,有效茎数偏少,禾苗长势比去年偏差;也对一季稻分蘖形成不利。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多,光照偏少,对烤烟根系发育、叶片生长不利,总的趋势是采收期有所推迟,烟叶含水量偏高,雨日偏多,对烟叶翻晒、烘烤不利;同时对春季作物根系发育、开花、果实形成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发育期推迟,长势一般,花果数目偏少。对蔬菜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生育期推迟,花蕾、挂果数量受到影响。不利于果树、水果开花、结果、果实生长,使得今年水果上市较去年偏迟,挂果数目亦偏少。
中期我市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对双季早稻抽穗、灌浆、成熟有利,特别是中后期降水偏少,对成熟、晾晒有利,但由于高温影响,部分早稻生育期提速,出现“高温逼熟”现象。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双季晚稻育秧、移栽、返青分蘖,但局部地方由于降水不足和灌溉条件较差,出现不同程度旱象,造成植株缺水,影响晚稻正常返青分蘖。气温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春玉米、春大豆等春季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使得这些作物生育加速,但由于前期低温影响,成熟期仍比往年延迟;有利于烤烟采收、烘烤;有利于春季作物和水果果实等成熟、采收、销售,但由于主汛期强降水偏多的影响,病虫发生率有所上升,品质有所下降。
后期我市延续高温酷热天气,降水偏少,全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农业干旱,局部地方旱情严重。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水利条件差的地方双季晚稻无水下插,部分已插晚稻出现稻田缺水、开坼现象,旱作物出现枯萎现象、部分果树因干旱缺水导致果实不能正常发育,瓜果蔬菜因干旱缺水而严重受损等。由于高温热害和水利灌溉条件差,部分晚稻植株生理缺水,严重影响正常分蘖,季末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间,晴雨相间,有利于其营养生长。高温对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的一季稻也影响较大,造成千粒重降低,空壳率增加;持续晴热高温天气还造成部分一季稻“高温逼熟”现象。季末大部分地方晴雨相间,降水缓解了高温酷热天气,对农作物补充了水分,旱情得到了缓解,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另外,目前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中期高温和后期降水天气有利病虫害发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面积较往年扩大。(义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