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启林
【摘要】水电企业近年人才流失严重,在岗人员存在出工不出力现象,本文试图从员工忠诚度角度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共建和谐企业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忠诚度 和谐企业
人说,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优势在于人才,人才作用的发挥首先在于人的忠诚,然后发挥才的作用。当前员工普遍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员工忠诚度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企业本身,起码说是企业没有给员工足以尽忠的理由,以致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甚是流传。随着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变化,国企凝聚力有减弱趋势,水电国有企业也存在员工忠诚度问题。
一、主要表现:
1、人才流失。一些身怀一技之长、懂技术、善管理的员工,要么考公务员,摆脱“味同鸡肋”的水电企业;要么考研究生,寻找发挥个人水平的更高平台;要么应聘高薪企业,远走高飞;要么自开公司,拓展个人发展空间;最不济的,也想走出企业,闯荡广阔天地,增加人生体验。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国有水电企业大多还存在“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差不多,累死累活无人问。一些精明员工看准这一点,选择某些自由弹性较大的职位,一边上班,一边耕耘“自留地”,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能两不误则两不误,要误当然也先误“公家地”。
3、出工不出力。国企里更多的现象是出工不出力,尤其是无计件要求的水电企业,很多职工的心态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不在焉,混日子;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决不多做;国企存在“鞭打快牛”现象,做得越快、做得越好,事就会越做越多,有你做不完的事,可“好处”并不与工作量大小成正比。俗称“会做的做一世,会耍的耍一世”,更尖刻的说法叫做“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因而一些员工特别是青工怕学技术,耽心学到技术要多做事;事做多了,难免出错,受批评或担责的几率增大。诸多因素甚至“逼迫”员工磨洋工,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显得苍白无力,没人当回事。同时,国企缺乏有效、灵活的激励机制,长年坚持的年终评先评优,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异化为人际关系的优劣评选。没多少人把企业看作自己的“家”,对企业谈不上感情,更谈不上忠诚。
二、粗浅对策:
(一)、从激发内因入手。多为员工着想,帮助员工选择喜爱的工作,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
高薪,良好的福利政策,可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这是很重要、很实质、很基础的手段。但水电企业员工可能存在“钱多了不知足,钱少了不满足”的心态,何况金钱不是万能的。除了金钱外,赢得员工忠诚度的法宝是什么呢?
1、设置员工职场发展图。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公司用人,就要按照他们的兴趣、优势和条件,为他们选择最能发挥他们自身所长的工作。为员工设置职场发展示意图,有效地为员工提供适合其自身要求及实际情况的多个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机会,以及多条平等竞争的晋升和发展路径;让每个员工都看到自己的未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看到自己成长的希望。领导者应帮助员工设置合理的工作目标,并督促他们专注目标,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2、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的个人情况,而不仅是工作。谁也不愿意被看作工作机器,仅受人驱使,不被真正尊重。有些员工流失与主管的矛盾有关,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沟通,最重要的就是不论其身份、地位如何,主管应尊重每一个团队伙伴。尤其当员工出现困扰,领导者应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让员工真正感受到团队的关心和温暖时,员工才可能对企业有归属感。
3、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一些社交活动和拓展培训来进行团队建设。人力资源专家曾建议,3-6个月,主管应与下属进行职业话题的讨论,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成长。员工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多一点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就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从改善外因入手,从企业本身找原因。
1、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操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收益可度量、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物质激励方面应创新分配模式,建立和完善个人薪酬与企业经济效益、责任与绩效相联系的动态激励机制,实现薪酬与岗位、贡献和效益紧密挂钩;应以绩效定薪酬,以员工工作业绩和为企业创造的实际价值作为确定员工薪酬的主要依据;
2、进行有效沟通,缩小层级管理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建立制度化的、多角度、多层级、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
3、把忠诚度纳入考核系统。忠诚度的强弱是衡量一个水电企业在凝聚力与协同力等方面是否具有对协调处理外部不良环境的先决要素,忠诚度维系着企业或组织能否保持先进性与创造性。作为发展中的水电企业,要把忠诚度的综合指标纳入到干部提拔、岗位轮换与绩效考核的系统中来。强化员工的感恩意识,让每位员工忠于企业、忠于岗位、忠于社会;让每位员工处处事事以单位利益为重,珍惜自己的岗位,维护企业的安定团结。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热爱企业,忠诚第一,用心做事,以诚待人,忠诚奉献,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的完美结合。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纵观古今中外,“得人心者得天下”。三国时期刘备虽然没有曹操那样的文韬武略和惊人的智谋,但在得人心上是大大超过后者,看似弱小的刘备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美国微软公司初创时起,就善以化员工为股东等有效方式提高员工忠诚度,终成“经济帝国”。水电企业也是一样,需要赢得人心,群策群力,上下同心,才能创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