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事故发生以后,市安监局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确定316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误操作。那么,我们怎么样防止误操作呢?对防止误操作大家都能讲得很全面,例如,抓安全教育,增强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抓培训,增强操作技能等等。316事故发生后,我学习了斜面升船机和其它金结设备的运行规程。尽管升船机的运行规程的操作步骤写得很详细,但从整体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它金结设备的运行规程一样有些关键点没有规定得详细、具体,所以我认为有全面开展研讨和修改的必要。
一、规程应该周密严谨
所谓规程,字典是这样解释的。规程,简单说就是“规则+流程”。所谓流程即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前后相继的行动组合,也即多个活动组成的工作程序。规则则是工作的要求、规定、标准和制度等。因此规程可以定义为:将工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设备操作规程是操作工人正确操作设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是为保障仪器设备安全运行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是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对操作人员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作出规定。试想一下,如果规程的规则不对或者程序存在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因此,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必须周密严谨,不能有疏漏。如果规程疏漏了,再熟练的操作也会产生误操作。
二、研讨规程能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技能
从我站编写规程的实践来看,参与编写规程的人都是电站选拔出来的技术尖子。参与编写规程的技术尖子是小数人,大多数人没有参与编写规程,是执行规程的操作者。这些规程发下来后不仅要组织学习,而且应该讨论一下。规程那么多,如果不好好学一下也不一定记得住。记住了,不一定操作熟练,所以出现误操作的可能就大。我认为以这次事故为契机,组织大家学习和研讨自己所从事工作范围内设备的运行规程,从安全角度出发,开展一次大讨论,大培训。这不仅能使大家对规程的理解,提高大家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完善规程。一举两得。
三、我站的规程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也值得研讨一下
现在就升船机的运行规程谈谈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供大家讨论。
斜面升船机的运行规程的设备操作步骤写得很详细,似乎很完整。但从总体、章节布置、重要环节和关键点来看有些不足之处。
(一)升船机是一种起重的特种设备,不仅操作者距离升船机远,而且它的轨道长,上坡又下坡,超出了操作者的视线范围,操作者看不到整个承船架的运行轨迹,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无论升船机是提升、下放和调头操作,从规程里看不出指挥者与操作者的信号传递规定。我认为应该跟起重设备一样进行指挥者指挥操作者才对。尽管这种设备国家还管不过来,但我们应该认真把它当特种设备对待。
(二)升船机的提升机运转前的检查只重视设备的检查,没有重视对承船架轨道现场的清理和检查,这一步骤很重要。因为特种设备启动前是很谨慎的,更何况它运行的轨道在野外,经常有人出入,启动前更应该检查清理轨道上杂物,还要检查轨道是否固定牢固等。正如大家议论的一样,如果升船机在启动前对这些内容认真检查,船不在拖船区就不会发生死人的事故,大不了承船架掉进河里。
(三)斜面升船机是特种设备,又不经常运转,运转前负责本次拖船的工作负责人应该组织巡检人员、指挥人员和操作者开一个碰头会。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操作技术方案交底和安全交底。
(四)巡检项目和内容很多,用文字表述,大家很难记住。为了方便和全面巡检,不漏掉巡检项目,最好按部位制订检查表。表中列有检查项目、内容和要求,这样方便检查人员一一去正确核查。
(五) 建议提升承船架时待承船架完全露出水面后制动一次。目的很明确,就是检查制动器是否良好。如果制动良好,承船架继续提升。如果制动不好,掉进河里也不会产生很大的事故。如果到了转盘再制动,制动不好,影响就大了。同时承船架完全露出水面后的暂停,为船主从船上下来提供机会。
(六)章节布置应该把斜面升船机的参数放在前面。因为操作者必须达到“三熟三能”,应该先了解结构才对。接下来是操作规程。因为操作规程是主角。最后是设备巡检项目与内容。
(七)规程里有些内容是多余的,建议删除。例如,事故与障碍的等级划分,事故处理的原则等是多余的。
我相信利用大家的智慧,研讨研讨一下规程,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