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松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其关注的核心就是人的本性与实质,即人本价值。其前提与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加强理解沟通,以诚相待,才能实现互动双赢。
一、加强心理沟通,致力情理相融。心理沟通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不沟通,就不能以理服人,而以理服人,离不开情。通情达理就是这个意思。只重情不讲理,往往容易感情用事,难免流于浅薄;而只重理不讲情,拉下脸来说话,以理服人的作用就难发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受至情至理的感染而接受的东西,往往铭记于心,这是动情的结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顾及谈话对象的感情,充满理解、关怀、尊重甚至同情,切不可居高临下,呆板凝滞,用违反人之常情的做法讲大道理,给人产生“少来这一套”的感慨。所以,达理必须以通情为基础。成功的心理沟通,必须做到既通情又达理,使情与理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善于加深理解,长于体贴关心。理解人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凭主观臆断去“察人观事”,而要客观地了解对方,真诚地尊重对方,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客观地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往往是一句温暖体贴的话语,一个尊重他人的举止,都可以化作巨大的动力。理解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他不仅可以拂去人心的不快,抹平人与人之间的沟壑,还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形象变得高大。
三、坚持真诚相待,实现相知不疑。目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提出了“三贴近”的新观点。真诚,是“三贴近”的基础,是深入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是打开人们感情大门的钥匙。要做到真诚,必须坚持平等待人,以心换心,古有刘备“三顾茅庐”,现代的我辈更应做到相知不疑。要把工作对象视为与自己共同奋斗的战友,一方面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动辄训人,大事小事都画圈圈讲原则;另一方面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把他们的意见放在心上,善于吸取他们的智慧,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用真诚带来相互间的心理交融。
四、讲究虚实结合,切实加强“三性”。党中央指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虚实结合。一是要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增强针对性。要认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切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把对党负责和满足群众需要结合起来,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与利益相结合,增强实效性。要把关心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把情、理、利统一起来,不搞形式主义和空洞说教,将“动情”、“说理”与“利”联合起来,相互配合,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三是与感情相结合,增强主动性。情感交流是讲道理的基础,与他有情感交流,他才会听你讲道理。同时,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距离,能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因此,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进一步得到群众的认可。
思想政治工作常做常新,只要以人为本,互动双赢,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会卓有成效、一定会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