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之我见
廖冬英
“和谐”,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在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和”是大吉大利的征象;在《尚书》中,“和”被用以描述家庭、国家、天下等系统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和”具有和谐、和平、和睦、和气等内涵。如今,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或价值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和谐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真善美的统一 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没有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探讨社会和谐问题,应该从讨论和谐家庭开始,并以此来构建“家和万事兴”的局面。
然而诸多家庭不和谐的因素仍存在人们对家庭稳定程度的危机感和不信任感正在形成,家庭的危机也在悄悄到来.就我站而言近几年来看,离婚也有上升趋势,有人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诱惑大,其实是自身的精神空虚,文化提升没有与物质同步,家庭责任观淡化,个人享乐膨胀,才导致离婚逐年攀升的,在大力强调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今天,探讨和谐家庭的建设十分必要。
1、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肌体的健康、活力、稳定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家庭细胞维持和决定的。就家庭风气而言,家庭成员是否进取向上,家庭习惯是否健康文明,家庭氛围是否温馨和睦,不仅关系个人小家的幸福与否,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与稳定。就家庭的主要功能而言,家庭作为人生之路的起点,对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影响很大,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家庭现状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经济生活如收入、住房、教育等物质条件也相应得到改善,但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有的在基本的家庭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混乱,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等,这些都是家庭的不和谐因素,处理不好也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息息相关,只有家庭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
2、构建和谐家庭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建设和谐家庭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我站长期以来,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职工追求健康生活的建设和谐家庭,使企业更有朝气和活力,使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整个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社会价值。我站把构建和谐家庭作为企业当前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推动女职工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通过“学习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的评比、“六一”才艺展、家庭读书活动日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家庭成员自身的和谐;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营造了团结、默契、温暖、融洽、快乐的家庭生活氛围;促进了家庭与企业间的和谐,并将构建和谐家庭与传统的“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不断在丰富内涵,创新形式,综合运用教育的推动力、文化的渗透力、艺术的感染力、道德的约束力来开发蕴藏在广大家庭成员身上的内在资源,赋予“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新的活力。
3、民主氛围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平等进步的基调。
建设和谐家庭,关键在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我站在《湖南省南津渡水电站文明手册》就明确了和谐家庭建设应该包涵的三方面内容,一是夫妻关系的民主平等化。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根本,一切家庭关系都是以夫妻关系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建设和谐家庭,首先要建立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夫妻关系,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要认真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要正确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在增强法制观念的同时加强思想和道德修养,时刻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彼此忠诚,互相爱护,同甘共苦,积极倡导和实践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的夫妻关系。二是亲子关系的民主平等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赡养、尊敬老人两方面内容。亲子关系的和谐关系到整个家庭关系的和谐,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平等的,应该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相互学习、相互爱护,履行各自的义务,营造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助人为乐的家庭氛围,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三是家庭其他关系的民主平等化。处理好兄弟姐妹、婆媳、姑嫂等其他家庭关系,也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内容。要在家庭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团结奋斗、荣辱与共的家庭关系,引导每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生活上互相关心、提供方便,情感上加强交流,社会事务上相互支持,正确处理相互间的矛盾,共同构建和谐的大家庭关系,为和谐家庭的建立奠定平等进步的基调。
4、学习进取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智力支持。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为迫切的时代,是知识开放交流的时代。如果学习的速度小于知识更新、技术变革的速度,无论组织或个人都要被时代所淘汰。学习进取是提高家庭成员素质的可靠保证,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家庭和谐的重要前提。为此,我站一是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宣传发动,帮助家庭成员认清形势,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家长带头学习,家庭成员不断学习,有自主的学习动机,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引导家庭成员“学会学习”。培养科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从“适应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三是引导家庭成员“相互学习”。营造孩子向家长学习、家长向孩子学习的氛围,建立互动的学习模式,达到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效果;四是引导家庭成员“团体学习”。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既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又重视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的理念。
5、创业实践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物质保障。
首先,创业是家庭和谐的经济基础。和谐的家庭关系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因此,家庭成员树立创业意识,在创家业、创事业、创企业的时代热潮中争先创优、有所作为,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其次,创业是家庭和谐发展的动力。构建和谐家庭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有新的要求,要引导家庭成员树立不断创业、创造的观念,为和谐家庭的发展提供经济动力和物质保障,以此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6、良好家风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内容。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尚、风气和风范,是在家长或主要家庭成员影响下形成的习惯和生活作风等。家风问题,事关社会风气的好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反映社会风气的“窗口”。加强我站精神文明建设,家庭美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站领导无论是大会小会都把美好家庭建设强调一番,指出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把家风搞好,就一定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家风问题,事关家庭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一个良好的家风,必然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使家庭成员工作学习起来心情更加愉快;家风不好,不但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损害家庭感情,影响工作,而且耳濡目染,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家风问题,还事关领导干部和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要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其家风如何,也倍受群众关注。如果家风不正,家属子女违纪违法,不仅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威信受影响,也会损害党的形象。因此,树立良好家风,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应该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共同营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勤奋好学、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贡献。
笔者认为,就家庭而言,要实现真正的“和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要有积极的政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正确看待社会阴暗面,少发牢骚,少讲怪话,少生怨气,一切向前看;二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到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爱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水、电、气,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健康消费。三要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彼此友爱,平等相待,互相信任,尊敬老人,爱护孩子,夫妻互敬互爱,融洽相处。四要倡导文明,建立学习型家庭,加强文化修养,自觉遵纪守法,反对家庭暴力,不讲脏话粗话,抵制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五要勤劳致富实现小康。积极发展生产和经营,通过诚实劳动尽快富裕起来,在不断的创业、创新、创造中,使家庭充满活力,兴旺发达。
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